8月22日下午,我校在正德楼第二会议室召开新校区楼名、路名、桥名初步方案研讨会,校党委副书记贝绍轶,党委常委、副校长俞亚萍,文化与旅游学院新校区楼名、路名、桥名命名团队,特邀文化建设专家,党委宣传部、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相关人员等参加会议。会议由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靳婷婷主持。
会上,文化与旅游学院党委书记张羽程汇报了新校区楼名、路名、桥名的初步方案,团队成员针对方案各自建议部分进行命名内涵释义和补充说明。随后,参会校领导、特邀文化建设专家对新校区楼名、路名和桥名的命名原则、设计理念、构词形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进行拓展研讨,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。
俞亚萍指出,楼宇的命名应以功能为先、一目了然,学院楼宇命名应征求二级学院师生意见,反映其学院办学特色和发展内涵;道路与桥梁的命名可采用分区组团的形式,与周边环境、桥梁造型等多方面有机结合,建议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拓展调研做细做精,使得各类名称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,也具有较高的学校辨识度。
贝绍轶做总结讲话并提出三点意见,一是新校区楼名、路名、桥名命名要坚持尊重学校历史、注重文化传承、体现办学特色的原则,主题鲜明、简明通达、雅俗共赏,凸显现代化大学的精神与文化;二是要格调高雅、寓意深远,带给师生精神的启迪,使师生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灵气,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化的熏陶;三是要注重文化、功能及标识的有机有效结合,使之具有更大的人文价值、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,使其成为爱校教育、励志成才的重要载体和向社会展示的亮丽名片。希望研究团队会后继续思考,继续完善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。(图/文 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王丹;审核/刘栋梁 高凯;编辑/黄妤)